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治疗阶段:包括应用维甲酸、亚砷酸及蒽环类或蒽醌类药物治疗,约一个月时间。
不同危险分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诱导化疗、巩固化疗及维持治疗中的治疗方案不同。
约 20%患者表达 CD56,常提示预后不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标志性融合基因为 17 号染色体上 RARA 基因与不同伴侣基因形成融合基因,这也是 APL 的发病基础。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可出现特殊核型,多为 t(15;17)(q22;q1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异常的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分为多颗粒型及细颗粒型两种。
定期监测出凝血功能,指导凝血因子补充,调整抗凝及抗纤溶亢进等对症治疗,是 APL 诱导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般情况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后,给予维甲酸或亚砷酸诱导分化治疗。
几乎所有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加重临床出血。
随着疾病进展,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常明显增高;外周血涂片可见异常的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