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的治疗原则
关注问题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等,通常需综合治疗。
1.手术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目前惟一有望治愈胰腺癌的手段,近年来,随着外科理念及技术的进步,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对于胰头部肿瘤,手术方法为胰十二脂肠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如图)。
图示胰腺癌的切除范围及消化道重建
(图取自Up-to-date)
切除术的绝对禁忌证包括肿瘤转移至肝脏、腹膜、网膜以及任何腹腔外部位。不可切除的其他指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处肿瘤包绕(肿瘤侵犯血管周长超过1/2)或闭塞/血栓,上系膜上静脉难以重建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汇合处闭塞,或者直接累及下腔静脉、主动脉或腹腔干。出现腹水时不一定是尝试性切除的禁忌证,除非腹膜细胞学检查阳性。
对于胰体尾部肿瘤,因为累及胰体或胰尾的导管腺癌通常不会引起胆总管胰腺内部分发生梗阻,所以极少能在早期做出诊断,绝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经存在局部进展或转移病灶。胰体或胰尾肿瘤的手术方法为胰体尾切除术,通常联合脾切除术。这些手术中很多都可以通过腹腔镜完成,其不会影响到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虽然胰腺癌切除率较前提升,但病人的总体预后改善不明显,总体5 年存活率仍仅约为5%,根治性切除术后5 年存活率多<20%,其治疗极具挑战性。在非手术治疗中,化疗和放疗是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的重要手段。
2.化疗及靶向治疗
由于胰腺癌患者就诊较晚,只有15%-20%的患者可进行胰腺切除术,且对于进展期胰腺癌,大部分根治术后病人都会复发,其中局部复发率50%-80%,腹膜后种植率40%,肝转移率60%-90%,这说明胰腺癌的治疗既要治疗局部,还需兼顾远处播散。化疗为全身用药,可分为术后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化疗方案以氟尿嘧啶类药物或吉西他滨为主,对于体能状态良好的病人可采用联合方案化疗。
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辅助化疗可以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因此,积极推荐胰腺癌患者术后实施辅助化疗,术后辅助治疗宜在术后恢复后尽早开始,建议化疗至少6周期。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通过化疗可缩小肿瘤,提高潜在可切除患者的切除率。姑息化疗针对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癌,积极化疗有利于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分子可作为靶向治疗的靶点,随着肿瘤靶向治疗的不断发展,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胰腺癌方面提供了新的可能。目前,胰腺癌主要的靶向治疗药物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厄洛替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抑制剂(如,贝伐单抗)以及环氧化物酶2(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虽然目前大部分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或初期临床试验阶段,但初期结果令人鼓舞。
3.放疗
胰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较差,需较高的放疗剂量才能控制,但由于胰腺周围危及器官较多,如小肠、胃、肾脏、肝脏、脊髓等,这些器官的放疗耐受剂量相对较低,限制了放疗剂量。近年来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可实现更精确的靶区勾画、照射实施及给予更高的剂量。目前主要的放疗方式有: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调强放疗,立体定向放疗及术中放疗。放射治疗可以帮助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局部复发,较单纯化疗可提高10%~15%的生存期。术后辅助放疗仍存在争议,但对切缘阳性的胰腺癌病人,放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具体措施请参考本书放疗部分内容。
4.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DT)
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目前已逐渐成为多数胰腺癌主要的治疗模式。MDT由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消化科、放疗科以及病理科等多学科参与,以病人及疾病为中心,通过多学科讨论及协作,围绕胰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切除范围、辅助治疗等问题,结合每位患者的特点,为每例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5.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中许多单味中药所含成分及方药组成被证实具有显著的抗癌作用,在治疗疼痛、黄疸、食欲下降等症状上发挥着一定作用,并可降低化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期。目前研究的抗胰腺癌肿瘤活性的单味中药包括大黄、薏苡仁、蟾酥、鸦胆子、苦参、木犀草、熊果、黄芪、雷公藤等。但临床中医药应用较少,且缺乏其分子机制研究,高质量临床试验开展少,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