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应注意哪些饮食问题?

关注问题

胃肠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经常出现比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和厌食等,这势必会影响患者的正常摄食和营养状态。同时,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会影响机体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进而使化疗药物的毒性增加和机体耐受性下降,从而影响放化疗效果。放化疗期间,营养干预的目标主要包括维持营养状态、避免体质量显著下降、提高疗效和减轻不良反应。放化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病情需要和机体自身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方案,对营养状态尚可、能够经口摄食的患者应做好必要的饮食宣教。对营养状态欠佳,估计单纯经口摄食普通饮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时,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这时利用鼻胃管、鼻空肠管或手术时放置的管饲管道(空肠造瘘管、空肠穿刺营养管)。肠内营养不能满足患者能量需要或者因为手术、病情本身或放化疗反应过于严重而不能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应选择肠外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的营养支持是早期放射性肠炎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推荐进行长期的肠外营养。另外,放化疗期间口服或肠内营养每日摄取能量低于 500 千卡并预计超过 5 天以上或者口服或肠内营养无法达到能量需求的 60% 并预计持续 10 ~ 14 天者应行肠外营养支持。总之,胃肠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支持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增加患者体质量或改善营养状态,而是维持体质量和提高耐受性,使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放化疗期,不因营养因素而影响到放化疗的实施。

化学疗法的毒副反应一般开始于化疗后数小时 , 于化疗后第 5 ~ 7 天结束。化学疗法的效果会直接影响新陈代谢 , 或因引起恶心、呕吐、腹泻、味觉改变、食欲减退以及厌食而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对化学疗法最常见的两种急性反应是恶心和呕吐。这些症状可以是立即出现的也可以是迟发的 , 持续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如果不加以控制 , 恶心和呕吐会造成液体或电 解质的失衡、体重减轻以及体质衰弱。

手术后患者须禁食数天,此时可进行肠外营养以保证给身体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手术后待患者肛门排气后,肠道功能开始恢复,此时依照临床要求可给予少量清流质饮食。以后视患者病情恢复程度逐渐改为普通流质,内容应为高蛋白营养均衡流食,大约 7 ~ 9 天以后,患者可改为少渣半流饮食,并逐步改为普通半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