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化疗后发生口腔黏膜炎,进食困难,应如何进行处理?

关注问题

口腔黏膜炎是指口腔的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它是恶性肿瘤放化疗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常见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最常发生的部位为软腭、口底、颊部和舌两侧。出现时间早晚与个体差异有关,在放射治疗开始的第 1 周后,可出现黏膜颜色改变、黏膜苍白、局灶红肿。常伴有轻度味觉改变,在放疗 2 周后,味觉改变和受照射区域黏膜充血明显加重,伴有疼痛。会出现由纤维蛋白、白细胞等渗出物形成的点状或小片状伪膜,随着伪膜的逐渐形成,疼痛加重,会出现进食受限的症状,仅能进食软食或半流质食物。一般在放疗 5 ~ 6 周,大片伪膜形成,口干和咽喉疼痛加重。口腔黏膜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也会影响患者放疗后的康复。

对于口腔黏膜炎的处理,主要是要减少口腔刺激、保持口腔卫生和湿润、减轻疼痛和炎症。口腔卫生是影响黏膜反应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放疗前就要进行口腔卫生检查,清除牙结石,填补龋齿等,并鼓励患者多进食,加强营养摄入,不但为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还可减轻放疗反应。

对于口腔黏膜炎可考虑局部用药,包括雾化剂、含漱剂和喷剂等。漱口液漱口减轻炎症反应,不同漱口水分别具有抗炎、镇痛、麻醉、解热、抗菌功效,可能有助于缓解口腔黏膜炎。如疼痛严重时,给予麻醉剂、止痛药及黏膜保护剂对症处理。氦氖激光治疗也可能降低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但由于这种治疗需要昂贵的设备,应用受限。

激素、维生素 E、复合维生素 B 及上皮生长因子等对减轻口腔黏膜反应有较好的作用。也有文献报道,在放疗过程中重组人体生长因子外用液可用于治疗严重口腔溃疡,这种重组人体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可通过保护口腔和喉部表皮细胞免遭化疗和放疗的损害而减少溃疡的发生,并可刺激新的表皮细胞在溃疡伤面的生长和向创面迁移;还可作用于细胞生长调节基因促进创面细胞再上皮化,加速表皮的增殖和修复,加速创面愈合速度。另有研究发现,一种含有 L- 谷氨酰胺的水凝胶用棉签涂抹于口腔病变处,能有效减少炎性病变的敏感性。

发生口腔黏膜炎后,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选择容易消化、营养丰富、无刺激性的食物,加强营养,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饮食宜以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选择易消化、清淡的食物,以柔软、细碎煮烂为好,宜炖蒸为主,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粗糙等有可能刺激口腔黏膜炎性创面的食物。饭后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以减少感染和龋齿的机会。

冷冻疗法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有研究发现,吸允小冰块,让它们在口腔停留 30 分钟,可防止病变发展。可选择冷的或冰的食物,冰淇淋是一种好的选择,可以用奶粉或肠内营养粉自制冰淇淋或冰棍,既能提供充足的营养,又对黏膜炎有缓解作用。

如单独通过进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时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可以给予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置管等,必要时可考虑行肠外营养。

还可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也可参加一些喜爱的娱乐活动,如下棋、唱歌等,要注意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