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内镜发现黏膜下肿物,报告提示“间质瘤可能大”,这是什么病?胃肠道间质瘤会癌变吗?

关注问题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最多见的发病部位是胃和小肠,其次是结肠和食管,以单发病变多见,目前主要根据预后将所有的GIST分为良性、恶性潜能未定、恶性三种。对GIST危险程度评估主要从肿瘤部位、大小、每50个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的核分裂数等方面来进行判断。危险度分级为“极低、低、中等、高”四级,一般来说肿瘤越大、核分裂数越多,肿瘤的危险度分级就高。当然,危险度分级也和部位有关,来源于小肠的GIST就要比胃GIST预后差。

胃肠道GIST病人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与病变部位和大小等有关,有一部分病人是通过健康查体发现的,临床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等。有些食管或贲门部位的GIST可能会出现进食不畅、吞咽困难等。胃镜下观察到的GIST多为宽基的粘膜下隆起,为半球形、球形、结节状、椭圆形,表面光滑或糜烂,但因为起源于黏膜下层,仅仅依靠普通胃镜和活检很难确诊,相比之下超声胃镜优势更大,能清晰显示起源层次、大小、边界、浸润深度、回声特点、有无邻近脏器和淋巴结转移,所以如果普通胃镜发现可疑GIST,推荐进一步查超声胃镜。

考虑到胃肠道GIST具有恶性潜能,如果病人发现GIST必须咨询专业医师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需知,胃肠道GIST即使手术后也需要密切随访,低危患者每6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持续5年;中高危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CT或MRI检查,持续3年,然后每6个月1次,直至5年,5年后每年随访1次。必要时可PET-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