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胰腺癌的介入治疗?

关注问题

胰腺癌的介入治疗从治疗途径上分为经血管介入治疗和非经血管介入治疗。

非经血管介入包括:

1、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将放射性粒子在超声内镜、CT等设备引导下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形成放射性粒子在肿瘤内持续照射,最大限度杀死肿瘤细胞、减少对周围组织不必要的辐射损伤,相对于常规外照射治疗具有作用时间长、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

2、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主要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减症治疗,使梗阻的胆道再通或将因梗阻不能排到十二指肠的胆汁引流到体外。

3、腹腔神经节阻滞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腹腔神经节变性、毁损,起到神经阻滞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腹痛、背痛。

4、消融治疗适用于胰腺肿瘤小且无法切除的患者,在CT、B超等引导下穿刺于肿瘤内,应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肿瘤。

经血管介入治疗:胰腺的血供主要来自腹腔干的分支;经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可大大提高肿瘤组织局部的药物浓度(已有实验表明,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时的药物浓度是外周静脉化疗时的10~16倍),并可较有效地克服肿瘤耐药性;同时化疗药物经门静脉回流的二次再灌注可有效杀灭门脉系统和肝实质内的转移病灶。对于伴有肝转移者还可同时行肝动脉的化疗栓塞术。还可将动脉化疗药盒导管置于肿瘤供血动脉,导管另一端连接化疗泵,其在动脉内建立可长期应用的通道,将化疗药物经化疗泵注射入肿瘤血管内,避免了多次穿刺插管,是一种经济、合理、安全、有效的方法。肿瘤局部灌注化疗还可改变药物的分配(通过血流重新改道,改变血流动力学),进一步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并且减轻了经肠系膜上动脉灌注时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血清白蛋白下降等副反应)。

近年来介入治疗发展迅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策略,其优点在于微创、安全、经济、有效。医生将最新临床研究结果和患者的选择相结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一定会给更多的胰腺癌患者带来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