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如何发现胰腺癌?

关注问题

超声检查简单易行、经济无创,常作为体检及疾病筛查的首选。患者由于上腹部不适、黄疸、消瘦、乏力等症状到医院就诊,首先会进行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需要空腹8小时以上,最好于前一日晚餐后禁食,并于次日上午进行检查,以减少肠气的干扰。特别是对于胰腺这种腹膜后、位置较深的脏器,肠气的影响会更不利于对病灶的观察。检查时可饮水,将胃充盈,形成声窗以便观察胰腺形态。

胰腺内的低回声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小于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胰腺癌血供较少,且血管管径细、流速慢,故彩色多普勒(CDFI)常探及不到内部血流。

肿瘤位于胰头及胰腺钩突时容易引起胰管和胆管的扩张,超声检查可沿着扩张的胰管和胆管寻找病灶,可以发现胰管或胆管于病灶处截断。位于胰体的肿瘤最容易被超声检查所发现,我们可以发现小至1cm左右的病灶。而位于胰尾的肿物由于位置深、受胃肠气影响明显,常常长到比较大时才可被超声检查所发现。

超声造影是目前超声医学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被誉为超声医学史上的第三次革命。超声造影作为一项新型无创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良恶性进行鉴别,为临床提供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已经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超声造影可以更好地显示胰腺病灶大小、边界及与胰周血管关系,明显提高对胰腺癌诊断的准确性,与增强CT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判断胰腺癌的标准是静脉注入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程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增强时间晚于正常组织、造影剂消退时间早于正常组织及周边强化。

超声弹性成像是通过获取组织的弹性信息进行成像,根据组织硬度来判别病变类型。胰腺癌病灶硬度大,本身具备弹性特点。但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位置较深、周围结构复杂,弹性成像所受影响较多,经腹超声弹性成像特异性不高,应用较少。内镜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