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是否定的。由于肿瘤患者对白蛋白的消耗很大,很多时候超过了人体合成白蛋白的速度,常常会出现白蛋白低下,这时候是需要输白蛋白来进行补充的。但是,在白蛋白水平并不是很低的时候将白蛋白作为补药,想没病防病,则是不合适的。补充白蛋白的目的只是暂时维持血液中的白蛋白浓度,保证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在短期内有一定量的白蛋白满足机体运作的需要,而不是将其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白蛋白本身的半衰期较长,进入体内不能及时转换为氨基酸被机体利用,而且缺乏机体必需的亮氨酸或异亮氨酸、色氨酸,并不利于人体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长期以来,血制品已被习惯用作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的措施,但从现代营养代谢角度来分析,这种做法存在一定问题:
(1) 输血仅适用于失血的补充。
(2) 血浆蛋白的转化率很低(仅及氨基酸的 1/2000)。
(3) 其中异亮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较低,虽可用于补充血浆蛋白丢失或血容量,但不适用于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4) 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 20 天,输入体内后需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利用。
(5) 价格较高,并有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的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