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怎么办 ?

关注问题

肿瘤患者化疗后查血常规,血小板正常范围为每升 (100 ~ 300)×109,如低于每升 100×109 即为血小板减低。但诊断化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之前,要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如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感染、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甲亢或甲减,以及相关药物(抗生素、肝素、利尿药、降糖药、抗癫痫药)作用,另外应排除肿瘤骨髓转移。

化疗后血小板减少通常出现在化疗开始后 1 周,10 天左右可降到最低,2 ~ 3 周后才可逐渐回升。大部分抗肿瘤药物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奥沙利铂、卡铂、丝裂霉素等化疗药物以抑制血小板为主,其中以吉西他滨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最强。

对于血小板减少,要加强患者的护理。护理与药物同等重要,应注意以下问题:减少活动,防止受伤,必要时绝对卧床。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注意通便和镇咳。宜多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含微量元素且铁较多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海产品等,忌食用干、硬的食物。减少黏膜损伤的机会,禁止掏鼻挖耳等行为,禁止刷牙动作粗暴,可用口腔护理代替。如果是前鼻腔出血,可采取压迫止血;如果是后鼻腔,则要进行鼻腔填塞。

血小板减小治疗方法:

(1) 血小板输注是严重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治疗方法,低于 每升 20×109 时出血倾向较大,此时进行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惯例。

(2) 促血小板生成素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作用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调控巨核细胞的分化与成熟全过程,促进巨核细胞的形成与血小板的释放。应用 1 周后起效,半衰期为 40 小时,作用时间较长。

(3) IL-11 是一种多效性的细胞因子,由造血微环境的基质细胞成分与部分的间质细胞分泌产生,可作用于从多向祖细胞到各系定向祖细胞及幼稚血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尤其是巨核细胞系。可以刺激巨核细胞系的增殖、成熟与分化,增加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

(4) 免疫细胞治疗是指体外激活的免疫细胞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可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输入的免疫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接触可加速造血干细胞生长、成熟和分化。

(5) 中医药治疗应以扶正固本、益气养血、滋补肝肾、健脾和胃为原则,从气血、脾胃、肝肾等方面着手防治。最常用中药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地黄、阿胶、鸡血藤、补骨脂、枸杞子、女贞子、仙鹤草、花生衣等,也有一些复方制剂如复方皂矾丸、升板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