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手术切除后,AFP一般在多长时间内降至正常?若虽下降但未降至正常,提示手术不彻底吗?

关注问题

AFP是目前诊断和治疗肝癌过程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标记物,它是在胎儿早期形成的一种糖蛋白,出生以后,合成就会受到抑制,正常人体内的甲胎蛋白浓度很低,但不同种族的正常人甲胎蛋白浓度不同,RIA或ELISA法测得甲胎蛋白正常值应低于25μg/L,当甲胎蛋白升高时,可提示有下面四种不同的临床可能:

(1)原发性肝癌患者;

(2)生殖源性胚胎肿瘤(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

(4)孕妇。基于这四种不同情况的考虑,在依据甲胎蛋白升高来辅助诊断肝癌时应排除假阳性的可能。肝癌患者中AFP阳性率约为60~70%。血清AFP的衰减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清除病灶以后,AFP一般可逐渐降至正常,若AFP降至正常的时间较长或不能降至正常水平,往往提示存在微转移或微病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通常 AFP在病灶清除术后2个月还不能降至正常水平的患者,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正常者,这些患者术前AFP水平通常较高,已经存在血行播散及潜在转移灶的可能,故术后AFP水平下降较慢,往往难以降至正常。因此,若患者AFP在2个月内仍未降至正常,则应引起注意,若降到正常后又重新升高,往往提示肿瘤复发,此时全面的检查尤为必要,包括CT、B超以及PET/CT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