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在肝癌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是什么?
关注问题原发性肝癌是指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肝癌恶性程度高,在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右上腹隐痛、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黄疽、腹水、皮肤瘙痒等,但这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只有在肝癌的中晚期才会出现,此时往往已经丧失了手术机会。因此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早期筛查中肿瘤标记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甲胎蛋白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特异性标志物,临床上也常使用AFP作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手术切除肝肿瘤前AFP超高者,手术切除后都会明显降低,甚至降为阴性,部分病人介入后AFP也会相应下降,由此可见,在治疗中AFP下降,可以认定为前期治疗有效。血清中AFP浓度高低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相关性;当肝癌患者血清AFP浓度大于400ng/mL时,其肿瘤体积大小、肝叶受累程度、浸润范围、门脉癌栓的形成会较血清甲胎蛋白浓度较低组更加严重,而且生存期更短,但与HBV感染史、肝硬化史、是否侵犯门静脉、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40%肝癌患者AFP往往正常,甚至有些患者从发病到死亡AFP一直持续阴性,使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难度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