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血病的MICM分型?

关注问题

白血病的MICM分型是结合形态学(Morphology,M)、免疫学(Immunology,I)、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C)和分子生物学(Molegenetics,M)制定而成的分型。

1976年法、美、英三国血细胞形态学专家讨论、制订了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分型诊断标准,简称“FAB”分型。 据此标准,可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则可依此标准分成L1~L3三型。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分成M0-M7共八个亚型:

M0(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M1(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

M2(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4(急性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M6(急性红白血病)

M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这种形态学分型曾经为白血病的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进步,这种单纯的形态学分型对临床预后的指导意义有限,因此出现了免疫学分型,即根据白血病细胞在不同的发育分化阶段表达不同的抗原,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免疫学标志进行分型。急淋白血病可分为B系急淋白血病和T系急淋白血病。急非淋白血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急性非T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混合细胞性白血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细胞遗传学分型,利用FISH或R显带法检测染色体DNA变化情况。分子生物学分型是从分子水平检测基因改变情况。MICM分型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FAB分型单纯用形态学分型之不足,使白血病诊断从细胞形态学水平上升到分子生物学水平,提高了对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对临床诊断、治疗以及评估预后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