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质量控制?

关注问题

要做好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测,需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肿瘤标志物的选择、标本类型、采样时间和标本处理等。其中主要为标本处理错误(例如:采样时间不当、标本溶血、样本量不足或信息输入时的错误),可通过完善的实验室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审核机制避免。需特别注意排除饮食、药物、诊疗操作、其他非肿瘤的疾病状态等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故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非常重要。通常肝脏及肾脏疾病、炎症感染等可引起TM浓度的升高;良性疾病有时也会一定程度引起检测指标的升高。

(2)分析中质量控制:实验室必须使用国家有关机构批准的仪器和试剂,并做好室内质控和参加室间质评,对其分析质量进行独立仔细的监控至关要,以保证分析仪器和检测方法被正确的使用。在肿瘤患者的长期监测中,患者更换就诊医院或临床实验室,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改变。使用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检测同一项TM时,其结果可能出现差异。同一例患者在治疗前后及随访中,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方法和试剂,实验室在更换检测方法和试剂时,应作比对。在患者监测中,若更改TM的检测方法,应重新设定患者的基线水平。

(3)分析后质量控制:在肿瘤标志物的分析后结果解释和报告过程中实验室应与临床之间积极沟通。临床实验室应在肿瘤标志物的结果解释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确保提供合理的参考范围,综合考虑分析变异及患者的生物学变异,同时也需考虑特定TM的半衰期及动力学因素。

建议实验室在提供肿瘤标志物检测报告时,可考虑采用图表形式,表明标志物连续性检测的结果。建议报告中标注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实验室应能随时就患者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频率和是否需要确证检测提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