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开始面对死亡?
关注问题临终期的判定是有争议的,肿瘤处于进展期,癌症源性死亡风险会迅速增高。虽然多数癌症患者在死亡前会经历衰弱乏力、卧床不起、纳差消瘦的过程,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因肿瘤急症或者特殊病情迅速死亡。
何时考虑面对死亡是一个癌症生存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以便有充分时间安排余生。在社会文明的今天,提倡死亡质量,提倡合适的死亡观,提出面对死亡时间节点是有意义的。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结合对死亡案例的回顾并参考文献及同道们的观点提出面对死亡的时间节点问题:
诊断初始:按照当前我国的医疗技术使用状况,癌症诊断时是考虑剩余寿命的重要时间节点。据临床观察及2015年我国癌症统计结果,在此节点,大约50至70%的患者剩余寿命不足5年,会在5年内死亡。良好的评估可以给出更为精细的分层,预测未来5年内的死亡概率。
疾病较快进展医疗干预不可控制阶段:这个时候往往经历多线的无效治疗,疾病进展较快,伴有体能活动的下降,这个时间节点上的预期寿命不长,很难超过半年。经历多线有毒伤害性治疗或者疾病进展较快,有一些临床预后不良因素的:如较快的体重下降、严重的症状,或者辅助检查项目的异常的,这种情况下预期生存期很难超过3个月。
卧床不起的病例需要根据病灶的进展和一般状况来判断:多数肿瘤进展会经历一个卧床不起的阶段才进入终末期。这种情况的预期生存期也难以超过3个月。
神志变差的临终期:这种一般是经历一段时间的稳定的可预期的临终期死亡。MD安德森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探讨死亡前的一些征象,包括瞳孔反射迟钝、言语刺激无反应、眼睑闭合困难、喉咙喘鸣等征象,这种病例多数在数天内死亡,一般不超过1个月。
急性加重的病情:尤其合并各种不可逆脏器衰竭的,这种情况很难超过1周。多在数天内死亡。
就临床实践而言,除了在临终期会做出死亡预判外。一般的医疗实践很少和患者探讨死亡时间问题,一者是因准确性欠佳失去意义,二者是可能对患者有不良心理影响(甚至是严重的)、三者是患者有意回避(一种心理防御策略)。四是必要性不强,有很多变数,尤其癌症治疗的日新月异。所以除了在临终期会使用死亡时间预测,一般并不这么做。NCCN姑息治疗治疗中就有关于预期生存时间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