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治疗消化道肿瘤有一种“靶向治疗”,这是一种什么治疗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关注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肿瘤的认识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分子靶向治疗应运而生。所谓靶向治疗就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设计出相应的治疗药物,使其进入人体后特异性选择致癌位点,与之结合并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正常组织细胞。与传统化疗相比就像是现代战场上的精确制导炸弹。所以分子靶向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现代肿瘤治疗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攻方向之一。根据药物作用的靶点和性质,这类药物可分为好几类,比如小分子化合物类靶向药物,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等。常应用于消化领域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抗—贝伐珠单抗,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另外还有应用于肝癌的索拉非尼,胃肠道间质瘤的甲磺酸伊马替尼等。

从靶向治疗的原理可以看出,它的优点就是精准打击,高效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如果和传统放疗和化疗相结合,治疗效果会更好。另外,靶向治疗还可以清除手术、放化疗不能清除的微小残留病灶。

但是作为精准打击的对象,肿瘤细胞必须有靶子才行,不是所有肿瘤都可以使用靶向药物的。必须通过基因检测找到合适的靶点才可以应用。靶向药物的缺点就是价格比较昂贵,使用时间比较长,而且也有一定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靶向药物也会“耐药”,也就是肿瘤细胞的作用靶点发生了改变,导致原来靶向药物无效。因此临床上必须根据每个患者的基因和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