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各种治疗方案疗效有什么区别?

关注问题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基因 BCR/ABL 发挥抗肿瘤作用。大多数抗肿瘤药物进入体内,不仅会杀伤肿瘤细胞,对人体正常细胞也有杀伤作用,例如肿瘤的传统化疗会引起脱发等副作用,就是正常组织受损的表现。而靶向治疗则像长了眼睛一样,当药物进入到体内就能够直接找到有问题的部位,发挥其药理作用。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以其卓越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迅速成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线标准治疗,适用于慢性期、加速期以及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

(2)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望治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在伊马替尼出现之前,那些接受药物治疗无效的新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通常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受到供者来源和患者年龄的限制,移植导致的并发症较严重,移植后 2 年死亡率高,早期生存质量差,并且价格高昂,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推荐作为那些对伊马替尼或二线治疗药物无效的患者的治疗选择。

(3) 干扰素治疗。对于慢性期患者来说,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干扰素作为主要的治疗选择,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采用干扰素治疗的疗效不佳,不能阻止疾病进展。另外,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常见,超过 90%患者出现流感样的全身反应,导致患者的耐受性差。

(4) 化学治疗。以羟基脲、马利兰为代表化疗不能使 Ph 染色体减少或消失,并且易产生抗药性,既不能防止疾病的进展,也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化疗的副作用多,而且比较严重。目前国内外指南均不推荐化疗作为主要治疗选择。

目前国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口服伊马替尼治疗,定期进行血液学以及遗传学评估,疗效满意的患者应当持续口服伊马替尼治疗,疗效不佳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遵医师建议换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和 / 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进展期应当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清除体内大部分的白血病负荷后进行异基因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