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差异吗?

关注问题

维甲酸和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存在差异:维甲酸为口服剂型,用药方式简单,脏器毒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但治疗中也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认识和处理,可危及患者生命。

(1) 一般副反应:皮肤、黏膜干燥,食欲不同程度的降低, 肝功能受损,上述反应一般较轻,可耐受。

(2) 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主要是头痛,甚至剧烈头痛,经甘露醇脱水后头痛可在短时间消失。

(3) 维甲酸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伴或不伴有肺部毛玻璃样改变、体重增加、多浆膜腔积液及低血压等,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表现应尽早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4) 高组胺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潮红、心动过速和休克。这种综合征较少见,给予抗组胺药治疗,休克可给予多巴胺纠正。

(5) 白细胞升高:此副作用临床上最常碰到,白细胞升高出现在治疗后 2 ~ 21 天,高峰出现在治疗后 1 ~ 2 周,可适当予以化疗,以防止出现白细胞瘀滞症。此外,维甲酸治疗继发耐药率较砷剂高,应用维甲酸诱导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再次应用维甲酸治疗取得缓解概率较低,需换用砷剂治疗。

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多为静脉剂型,对心脏及肝脏损伤毒副作用较大,部分患者应用后出现心脏 QT 间期延长而无法耐受需停药。此外,砷剂可能引起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砷剂继发耐药发生率较维甲酸低,且应用砷剂诱导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可再次应用砷剂诱导治疗。